国际商务论坛

您的位置是:首页>国际贸易论坛>国际商务论坛

江西推进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优势及发展路径选择

发表于:2017-05-21 15:02 作者:admin

马   勇    江西科技学院


摘要:绿色金融已经成为了我国金融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江西凭借着生态环境、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能源的优势成为了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之一,本文根据江西的绿色产业特点和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后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路径建议。

 国务院七部委于201610月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为指引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迈出了第一步。20173月,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再次重申,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部分之一,标志着绿色金融在政府工作层面进入了实操阶段。

 2017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我国选择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区)的部分区域分别建设不同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探索在现有的体制机制基础上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加快绿色金融机制创新,提升金融对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精准扶贫、高效利用资源等方面的支持。 

一、江西推进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生态优势

 (一)生态环境优势

习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特别强调:“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江西最大的特色和优势,也是江西绿色崛起的潜力所在。

江西省是一个山清水秀、生态环境总体优良、适宜居住的省份,作为国家级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再加上江西多年经营的“山江湖工程”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立省、绿色发展”已经被确定为江西省“十三五”规划中的重要战略,这也是江西生态环境优势得以长久持续的政策保障。目前,森林覆盖率三倍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达到了63.1%,声环境质量一级;湿地保有量超过90万公顷,全省共拥有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016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4%左右,全省设区城市达标天气达到86.4%,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1%,居全国前列,江西已经成为了美丽中国的“生态样板”。

(二)生态农业优势

江西是我国农业大省,是最早开始发展绿色食品的省份之一,也是全国首个省级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目前拥有11个国家级、66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省农业自然资源条件禀赋优、农产品资源丰富。拥有江西绿茶、赣南脐橙、南丰蜜橘、万年贡米等特优绿色农产品品牌,“三品一标”产品达3321个,是我国重要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供应基地。

近年来,江西紧扣“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主题,做好布局、循环生产,借助与长三角区域、珠三角区域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优势,以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合作模式,依托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了蔬菜、花卉苗木基地、水产畜牧养殖等数个万亩基地。目前,主要地区有近80%的农产品销往长三角和珠三角市场。打造生态农业基地样板;加快发展品牌农业,提高产品质量,打造生态农业品牌样板;为了保护好江西的好山好水,江西重新修订了生态农产品生产标准,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的绿色化、规范化,明确指出到2020年要建成2825万亩高标准农田,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全部超过96

(三)生态旅游优势

江西具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其中庐山、井冈山享誉海内外,三清山、龙虎山、武功山风景秀美,各有千秋;江西婺源县篁岭是中国四大花海之一,也是每年全国各地赏花游客必来之地。2016年,婺源全县接待游客达1750万人次,门票收入4.3亿元,综合收入1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5%19.4%38.2%;鄱阳湖的候鸟是摄影爱好者孜孜不倦追逐的最爱;华南虎和中华秋沙鸭自然保护区,是江西宜黄的两张享誉全国的“生态名片”;“花炮之乡”上栗的农耕文化体验馆、科普馆、运动拓展馆,更是迎来了许多农村生态旅游爱好者。

在国家颁布的《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中,江西被纳入长江上中游生态旅游片区。依托美丽的生态环境,江西近年全力推进“生态+旅游”战略,已经创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4家、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8家。重点打造生态自然观光、生态养生度假、“农家乐”生态休闲旅游等品牌旅游产品。2016年江西省旅游接待总人数约为4.7亿人次,同比增长了22.11%;旅游总收入达4993.29亿元,同比增长37.27%。其中依托生态自然环境的旅游占据半壁江山,年接待游客超2.6亿人。

(四)生态能源优势

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生态能源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它以清洁、传递损耗低、移动共享能力强著称,依托互联网技术,迅速在世界各国发展起来。江西的生态能源目前主要有风能、水能、光能。“十二五”期间,风能年均增长64.8%2016年完成了21个风能项目,总规模160万千瓦,同比增长56.8%;水能在“十二五”期间发展比较均衡,年均增长4.7%,但总规模居全国前列;光能在“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247.9%,也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根据江西发布的“十三五”能源规划,后期生态能源发展重点主要是提高生态能源的利用效率。包括建设能源互联网、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等;出台鼓励政策,加速科研成果的转换;建设示范工程,探索水能、风能、光能的等生态能源的综合利用新模式。

关键技术突破助推江西光能产业的发展。南昌大学江风益教授在晶能光电(江西)有限公司和中节能晶和照明有限公司的支持下完成的“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项目”荣获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也是该届唯一的一等奖。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节能环保的冷光源,转换效率远高于现在的各种光源,可节约能源40%-80%,具有非常明显的节能减排价值。利用这项技术,江西准备用35年时间,打造一个“南昌光谷”,并建成全国最大的光电触控生产基地,预计2020年可实现收入1000亿元。

二、江西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充实绿色金融经营主体,完善试验区资源配置

绿色金融的经营主体主要包括商业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创投公司、私募基金、小额贷款公司等,还需要配套:担保公司、信用评级公司、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试验区要结合绿色金融发展目标,通过优惠政策和具体措施,并按照银行体系绿色化标准来引进绿色金融的经营主体。并建立区域性支付体系建、广泛推广电子化支付方式、引导各类基金的投资运作等。还需要成立相关的绿色金融专题小组为改革提供智力支持。例如,江西省政府金融办与江西财经大学已经联合创建的江西金融研究院、江西省金融学会成立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等。

美国制定了多项法律,对造成污染的个体或组织都要求制定严格的预防或补偿措施。各个联邦政府及各州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金融部门、产业机构、中介机构和自然人等主体的相应规范,从而达到优化配置绿色金融资金的目的。例如,《全面环境响应、补偿和负债法案》中就明确规定了银行必须对所有客户造成的环境污染承担经济责任,并且这种责任可以向上、向下追溯。对于绿色金融的中介机构,应该通过强化信息披露、共享环境数据、透明完善绿色认证和评级,建立环境污染补偿体系等手段,来打破绿色投融资瓶颈,有效制约非绿色投资;针对提供绿色信贷的商业银行,要对企业的客户环境风险进行评估,根据信用级别实行差别化信贷政策,从而可以倒逼企业节能减排,转型升级。

(二)拓展绿色融资渠道,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

    江西的绿色融资渠道主要有:绿色基金、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和碳金融等。20168月宜春市绿色生态发展基金成立,基金总规模100亿元,期限为5+5年;截至20169月,江西绿色信贷余额1101亿元,同比增长21.4%,高于各项贷款增速3.6个百分点;2016年,江西银行发行4只绿色金融债(共计80亿元); 20168月《江西省落实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出台,江西省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正式获批设立。2017119日,经国际核证碳减排标准(VCS)管理组织核准的江西省乐安县林业碳汇项目第一期减排量90,545吨,在江西省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挂牌出售。该项目是中国首例基于VCS标准的森林管理类林业碳汇项目;2013年江西开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但截至2015年底,投保企业仅31家,远低于周边省份;

江西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针对绿色金融的各项内容,要分别出台不同的鼓励政策,如,为了提升绿色信贷规模,完善绿色信贷指引、绿色信贷贴息等政策;针对现在国家正在试点的碳金融交易,要争取成为试点城市;绿色债券规模过低,要有针对性地对江西绿色产业进行债券融资支持,以获得实践经验和领先优势;进一步加快绿色保险的实施细则。

(三)统一绿色金融的产品标准,降低“绿色”甄别成本

   从国外发达市场的实践经验看,不论是“赤道原则”、“绿色债券原则”等产品标准,还是针对环境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ESG披露和评估体系”,都是从金融机构自发性、自愿性的标准体系出发,通过同业合作逐步扩大影响力,并最终成为市场、行业以及监管机构认可的标准。

目前,我国已经有部分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市场做出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形成了专门的体制机制、管理模式,并针对特定产品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但客观来看,有更多的机构对于绿色理念的认识程度相差较大,相关领域的投入力度、业务经营和管理的能力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亟待通过同业合作,在业务的层面上推动绿色金融理念、模式与经验的交流,加快绿色金融业务的能力建设,为绿色金融标准化工程提供必要的市场条件和共识,推动绿色金融系统化、规模化、健康发展。

(四)创新绿色金融业绩评价机制,完善信息联合披露机制

对绿色金融业绩评价机制进行创新,上级部门考核试验区官员业绩并决定其晋升时,不能够把GDP总值或者增长速度作为评价指标,而应该重点看当地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城乡居民平均收入等指标。完善相关的环境信息披露、环保督察制度,金融机构与环保部门的信息共享和联合监管机制,为了更好地进行绿色融资支持,制定相关的企业污染等级认定、环境风险评级标准及绿色企业目录等。

结合江西实际情况,制定绿色金融的行业标准以及绿色金融产品标准,建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金融统计与风险监测体系和绿色信用体系。推广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提高金融开放创新力度,努力构建有效绿色金融风险防范机制。

三、推动江西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发展路径选择

(一)规范经营主体行为,推动绿色产业快速发展

在发展绿色经济的同时,要对各经营主体进行规范。对企业实行污染排放总量控制,追查损害生态环境的责任者;对当地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环境污染责任终身追究、离任要进行生态资源的审计;完善各种生态环境指标考核制度,研究并试点环境污染的强制保险制度和第三方治理模式。

倡导绿色消费,坚持绿色生产,开发各种绿色产品,构建以绿色工业、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绿色产业体系,将江西的生态优势转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支持赣锋锂业通过证券市场发行绿色债券,募集资金达9.5亿元投入到新能源电池产业,江特电机通过证券市场增发股票募集资金7.2亿元投入到新能源汽车的配件生产。截止2016年,江西的绿色有机食品达到了412个,居全国第四位。拥有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7个,居全国第二。绿色食品行业总利润达75.86亿元,同比增长40.2%。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互联网金融、生态旅游、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实现绿色崛起。“十二五”期间,江西服务业增加值增长了2.07倍,达到6463.5亿元;其中2015年的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首次高出第二产业的增速;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数量达到2244家,同比增加397家,增速位居全国第三。

(二)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发展绿色金融

据预测,“十三五”时期,中国绿色产业投资需求每年要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而宏观经济的调整和金融去杠杆的深化收束了政府财政的融资渠道,导致政府的财政资金最多只能满足10%-15%的比例,大部分的绿色投资资金需要社会资本来补充。英国在这方面的做法可以作为借鉴。英国政府在2012年出资30亿英镑成立了英国绿色投资银行。该银行采取市场化经营手段,不单独以盈利为目的,集中投资绿色基础设施项目。以每投资1英镑带动近3英镑的社会资本,发挥了3倍效果的杠杆作用。

江西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可以采取PPP模式,结合当地实际设立绿色发展基金,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来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绿色产业;进一步研究社会资本参与绿色金融活动的模式及实现途径,加大政府债券支持绿色项目力度,完善政府与社会资本收益和成本风险共担机制;通过财政补贴,适当提高一些绿色项目的回报率,以撬动更多的绿色信贷;

(三)创新绿色金融供给,加强江西“水生态”保护

水作为绿色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江西生态优势之一。以南昌为中心,从南到北,拥有信、赣、饶、抚、修五大河流和全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多达3700多条。再加上江西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正处于长江的横轴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交汇处,试验区进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保护“水生态”对于长江流域的其他省份都具有较强的示范辐射的作用。

绿色金融支持长江水资源保护,建设长江绿色生态走廊。江西位处长江黄金水道和生态廊道的中心,对长江水系污染与生态整体治理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如,通过绿色信贷支持建设水资源保护带、“水生态”隔离带,加强水源保护和水土保持能力;利用绿色证券,重点支持长江绿色生态走廊企业到证券市场进行股票和债券的融资,以提高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能源产业的产值比重。

全国率先实行全境“水生态”财政补偿机制,2016初,省政府首期筹集的流域生态补偿资金就达到20.91亿元,补偿范围为鄱阳湖和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等五大河流,以及九江长江段和东江流域等。除了财政资金,对于江西“水生态”的保护,还需要成立专门的绿色产业基金,引导产业“绿色化”和有序配置,以支持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密切对接。

(四)创立绿色金融民生产品,推动绿色金融扶贫工程

金融扶贫必须坚持绿色金融的发展理念,让金融服务真正为贫困地区服务,达到精准扶贫的目的。金融扶贫要因地制宜,利用绿色融资渠道,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民族自然文化及绿色能源产业,保障贫困地区的可持续盈利能力。如发行专项绿色债券、提供“支农”绿色信贷、实施资产证券化为贫困地区清洁能源、乡村发电项目进行融资,大力支持金融扶贫。

经过多年的试点,江西已经探索建立了“重点突破、校政企社”的金融扶贫新模式。让金融活水能够以点带面、精准滴灌广阔的“三农”事业,助力广大贫困村民脱贫攻坚奔小康。江西21个国家级贫困县,赣州就占了9个。邮政储蓄银行承诺将为赣南苏区精准脱贫提供高达120亿元的贷款支持,并拟新建设4家总行级和22家省级金融扶贫特色支行。截止2015年末,对罗霄山连片贫困山区的扶贫信贷结余87.29亿元,年净增长15.97亿元人民币。农行江西分行根据赣南的农业主导及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推出了“金穗茶叶贷”、“金穗脐橙贷”、“金穗蜜桔贷”、“金穗葡萄贷”等一系列绿色金融扶贫创新产品。截至201610月末,农行江西分行已发放金融扶贫贷款35109户、余额147681万元。在上饶铅山县,由江西财经大学、来融金服公司引进并鼎力扶持的特种水产养殖精准扶贫项目采取了高校搭建平台、政府主导、互联网金融企业参与、龙头企业加合作社的金融扶贫新模式,将带动本地所有建档立卡的1113名贫困村民全面脱贫。

(五)实现科技与绿色金融结合,推广矿山生态修复与土地复垦模式

为了推广矿山生态修复与土地复垦模式,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应该在政策支持下,借助科学技术和绿色金融两个方面的力量:根据“谁投资谁受益、谁恢复谁利用”的原则,在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基础上,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资矿山生态恢复与土地复垦。2015年开始,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科研团队研制成功的“地球化学工程技术”在农业银行江西省分行的资助下开始在赣南试点实施。该技术是利用地球化学工程技术原理,充分利用稀土矿山本身的自然资源开展原位修复技术,以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和污染物的迁移并改良矿山本身的酸性土壤,有效阻止农作物对污染物的吸收;由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和江西稀有金属钨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江西理工大学研制开发的“离子型稀土矿冶环境污染控制与矿山生态修复研究平台”攻克了离子型稀土矿冶环境污染与生态修复中的共性关键技术。

寻乌县位于江西赣州东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区之一,受落后生产工艺和粗放管理模式影响,造成了资源浪费、水土流失、矿区沙化、环境破坏等诸多问题。截止2014年底,废弃稀土矿山总面积达到20.4平方公里。该县统筹各级资金,全力打造废弃稀土矿区综合治理示范工程。政府投入资金4.5亿元,国土资源部、国家财政部下拨废弃稀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专项资金3.93亿元,投入信贷资金7.28亿元,吸纳社会资金6000多万元。历经三年,完成稀土矿区复垦面积780亩、增加耕地面积2825亩。在废弃稀土矿山成功进行的“稀土尾砂区种植脐橙试验”,作为土地复垦的先进模式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开展以赣东北德兴、铅山等县市的重金属矿区、景德镇市的瓷土矿区和赣南稀土矿的土地复垦重点工程,分别新增耕地1074公顷、339公顷和964公顷。

上述发展路径,旨在引导试验区在相关领域有序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自上而下、以点带面地促进我国形成统一绿色金融健康发展模式。

友情链接